查看原文
其他

Small Structures我们这一年 | 高被引篇(附论文导读链接)

SSTR编辑部 MaterialsViews 2022-10-11

金秋九月,

Small Structures 一岁了!

前期回顾:Small Structures | 我们这一年(点击链接阅读)

值此Small Structures期刊正式出版一周年,为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我们汇总了Small Structures一年来发表的高被引文章及其全文导读。所有文章全文均可免费获取。

高被引论文涉及领域

电化学能源存储 - 共3篇

锂离子电池(1篇)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

Rapid Lithium Diffusion in Order@Disorder Pathways for Fast-Charging Graphite Anodes

固态电池(1篇)

中科院化学所郭玉国团队,中科院物理所李泓团队:

Structure Design of Cathode Electrodes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超级电容器(1篇)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马天翼团队:

Aqueous Supercapacitor with Ultrahigh Voltage Window Beyond 2.0 Volt


光/电催化 - 共7篇

新催化剂(2篇)

清华大学李亚栋、王定胜团队:

Single-Atom Materials: Small Structures Determine Macroproperties

江南大学朱罕、杜明亮团队,香港理工大学柴扬团队:

Nano High-Entropy Materials: Synthesis Strategies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s

二氧化碳还原(2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以河、黄洪伟团队,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马天翼教授:

Inside-and-Out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for CO2 Photoreduction: From Recent Advances to New Trends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乔世璋课题组:

Highly Selective Two-Electron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on Single-Atom Cu Catalysts

分解水(2篇)

电子科技大学孙旭平课题组:

Recent Advances in 1D Electrospun Nano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陕西师范大学刘生忠教授团队:

High Density and Unit Activity Integrated in Amorphous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新结构(1篇)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姚向东课题组:

Defective Structures in Metal Compounds for Energy-Related Electrocatalysis


钙钛矿光伏材料 - 共1篇

清华大学王训课题组:

Perovskite Nano-Heterojunctions: Synthesis, Structures, Propertie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生物医药材料 - 共1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团队:

Recent Progress on Activatable Nanomedicines for Immunometabolic Combinational Cancer Therapy


文章引用次数

(数据来源:Google Scholar及WOL-Crossref,截至2021.9.24)

单篇导读

(点击文内链接,可阅读相关文章全文导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以河、黄洪伟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马天翼教授系统总结近期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研究进展,立足于光催化材料结构设计策略,在系统梳理纳米/微米结构、晶体与能带结构、表面结构和界面结构最新进展的同时,介绍了包括构建新型光催化结构体系和极化调控策略等结构设计新趋势。包括为对纳米/微米结构(如量子点、纳米线、纳米片等)、晶体与能带结构(如异原子掺杂、固溶体等)、表面结构(如活性晶面、表面位点修饰等)和界面结构(如肖特基结、Z型结等)的调控。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由内至外的半导体工程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从近期进展到新趋势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合成和表征技术的飞速发展,单原子材料(SAM)被提出,化学家逐步从“纳米时代”进入“原子时代”。从此,SAM在众多领域诸如催化,燃料电池等都展现了较高性能。基于SAM,化学家终于可以实现单个原子的排列,观察和研究。清华大学李亚栋、王定胜团队通过对单原子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在微观结构调控策略,表征手段以及其与宏观性能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总结了目前研究的特点以及不足。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单原子材料——小结构中的大乾坤


电子科技大学孙旭平课题组针对一维静电纺丝纳米催化剂综述了其在电化学水分解的进展。作者首先从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两个方面讨论了电化学水分解的相关基础原理。接着,根据成分的差异总结了静电纺丝纳米材料(单一的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等)的结构设计和电催化性能。最后,这篇综述总结了设计用于电化学水分解的下一代一维静电纺丝纳米催化剂的未来前景和挑战。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一维静电纺丝纳米催化剂在电化学水分解的最新进展本宽频光电晶体管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姚向东课题组系统总结了金属化合物中各种缺陷对其电催化性能的影响。文中系统总结了单一类型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空位以及多种类型的缺陷对金属化合物电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重点强调了可控合成、缺陷的深入表征、催化剂的构性关系以及它们在能源催化领域的应用。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缺陷基金属化合物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采用湍层碳包覆石墨(G@TC)作为模型来深入研究石墨负极表面纳米层包覆对锂离子在电极/电解质界面和电极体相传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墨表面的湍层碳能提高石墨片X-Y轴平面的活性位点,加速锂离子在X-Y轴平面的扩散速度,增加有序/无序混合通道,增大锂离子的扩散系数、降低极化效应,表现出较好的快充性能(电池在2 C充电倍率下保持270 mAh/g的比容量)。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有序/无序混合通道下的锂离子快速扩散助力石墨负极的快充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马天翼团队在归纳分析影响超级电容器电位窗口的理论机理的基础上,将获得超大电位窗口水系超级电容器的方法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归类。这些方法以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材料的不同设计划分为:结构工程电极,金属阳离子掺杂电极,先进复合材料电极,水包盐电解液以及新型混合电解液等的构建。研究者讨论了以上方法提升电位窗口的理论机制,详细地分析不同方法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并对超高电位窗水系超级电容器的未来发展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与预测。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超过2.0 V的超高电位窗口水系超级电容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教授研究团队综述了可激活的纳米药物在免疫代谢联合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纳米药物能在肿瘤微环境特异性刺激下(包括酸性pH、高氧化还原压力和蛋白酶等)被激活,从而调控肿瘤内部的代谢通路,并协同多种肿瘤治疗策略(如光疗、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治疗)来增强抗肿瘤的免疫响应,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清除。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可激活的纳米药物用于癌症免疫代谢联合治疗


清华大学王训课题组归纳了钙钛矿纳米异质结的三类制备策略:先合成钙钛矿再生长异质材料形成异质结,也可与之相反;采用一步法直接合成;对前驱材料进行光、热、电、离子交换、化学反应等处理,使之转化为异质结。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钙钛矿纳米异质结的合成/结构/性质及展望


陕西师范大学刘生忠教授团队详细地总结了非晶态催化剂在电解水方面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1)从两个半反应 (HER和OER) 系统地介绍了电催化分解水反应机理,重点总结了近年来析氧反应的一种新机制-晶格氧机制 (lattice oxygen-mediated mechanism, LOM),涉及O-O键之间的直接耦合,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析氧性能;(2)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讨论了电催化分解水性能评价参数;(3) 概括了不同非晶催化剂在析氢反应、析氧反应及全解水中的研究进展;(4) 从催化剂设计与筛选、原位与非原位表征及非晶催化剂在其他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高活性非晶催化剂在电催化分解水领域研究进展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乔世璋课题组成功制备出氮掺杂石墨烯负载的单原子铜催化剂(Cu-N₄-NG),并对其进行全面地化学结构分析和催化性能测试,再基于一系列同步辐射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作者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方面发现该单原子铜催化剂加强了CO₂电化学选择性还原为CO的过程。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单原子铜催化剂用于高选择性两电子电催化CO₂还原


江南大学朱罕、杜明亮团队和香港理工大学柴扬团队联合,系统综述了纳米高熵材料的研究现状,梳理归纳了这类材料的合成策略及在多相催化领域的相关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纳米高熵材料的合成策略与催化应用


中科院化学所郭玉国团队与中科院物理所李泓团队合作,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固态电池中正极/电解质界面问题的研究进展。固态电解质不易流动的特性带来了物理、机械、化学、电化学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活性物质与离子传输网络的物理接触问题、热致互扩散形成的中间相问题、化学势驱动的空间电荷层问题、持续充放电引起活性物质失去接触的电化学机械失效问题以及不良电化学副反应导致的性能恶化问题,这些问题贯穿了固态电池从制作到服役的整个过程。


中文导读(点击进入阅读):

固态电池中复合正极的结构设计



下一期,将为大家带来的是Small Structures能源类论文集锦,敬请期待!

WILEY



MaterialsViews

Wiley旗下材料科学类期刊官方微信平台

关注公众号及视频号

推送材料科研资讯|访谈材料大咖新秀

分享撰稿投稿经验|关注最新招聘信息

点击“分享”,给我们一点鼓励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